2014年6月份國內多家國際貨代公司負責人被上海鐵路公安局刑拘,案件不僅涉及多家民營企業,還涉及到中國外運陸橋運輸有限公司這樣的國有企業。
6月24日上午,連云港(601008,股吧)西中物流公司、連云港泛海
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、連云港弛宇國際貨代公司、連云港天達國際貨代公司等7家大陸橋貨代公司負責人,在中鐵集裝箱上海分公司連云港辦事處開會期間,被上海鐵路公安局徐州鐵路公安處以傳喚的名義帶走,隨后被刑事拘留。其后,上海鐵路公安局又帶走了連云港泛海
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2名相關工作人員。
7月21日,中國外運陸橋運輸有限公司過境分公司總經理、副總經理、業務主管被上海鐵路公安局刑拘。
事情起因是,上海鐵路公安局接到舉報,稱連云港大陸橋貨代物流企業參與2013年2-6月份,將國內出口到中亞的貨物冒充過境貨物進行運輸,騙取運費補貼,以降低鐵路運輸成本。
據業內人士介紹,中國到中亞的大陸橋物流運輸之所以會出現“本國出口貨物冒充過境貨物,騙取政策補貼”的情況,是因為鐵路系統為鼓勵承攬國外貨物,進行過境運輸,對過境運輸費用在正常鐵路運費的基礎上予以打折。
《財經國家周刊》記者查詢后發現,鐵道部時期就有這樣的規定。鐵道部撤銷后,中國鐵路總公司延續了這一政策。一個40英尺集裝箱,運輸到中亞的同一地點,過境貨物運輸比國內貨物平均大約要便宜4000元左右。這項政策導致國內一些國際貨代企業將國內貨物,先運到連云港,然后以過境貨物的名義,通過第二歐亞鐵路大通道運往中亞。
一位業內人士甚至認為,由于有利可圖,不僅是連云港地區,全國沿海港口大部分從事大陸橋鐵路集裝箱運輸代理的企業,都或多或少涉及到將出口貨物冒充過境貨物,從而實現降低鐵運費的目的。
而自6月份,公安機關對國際貨代企業展開調查以來,由于涉案貨代公司賬戶被查封,無法開展正常業務,鐵路不發運沒有交費的集裝箱,連云港發往中亞的貨量已經出現下降,已由原每天2.5-3列車,下降到現在的每天1.5-2列車,并且后續貨源嚴重不足。
。